中秋节古诗大全:经典名篇赏析,领略古人佳节情怀

发布时间:2024-04-17 11:09:28作者:梅新

在日常的学习、工作、生活中,古诗作为中华文化的瑰宝,总能以其独特的魅力触动我们的心灵。古诗,不仅包含了唐律形成以前的所有体式,还涵盖了唐及唐以后仍按古式创作的诗作。那么,究竟什么样的古诗才算得上经典呢?下面,就让我们一起欣赏一些与中秋节相关的经典古诗,感受那浓浓的节日氛围与诗人的深情厚意。

李白,这位盛唐时期的诗坛巨匠,为我们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佳作。他的《月下独酌》中,“花间一壶酒,独酌无相亲。举杯邀明月,对影成三人。”诗人以酒为伴,与明月和影子共饮,展现了一种超凡脱俗的孤独与豪放。而他的另一首诗《静夜思》则更为人所熟知:“床前明月光,疑是地上霜。举头望明月,低头思故乡。”简洁明了的诗句,却道出了无数游子对家乡的深深思念。

张九龄的《望月怀远》则表达了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:“海上生明月,天涯共此时。情人怨遥夜,竟夕起相思!”月光洒在海上,天涯共此时,情人们因远方的夜晚而怨恨,整夜都在相思之中。

杜甫的《月夜忆舍弟》则写出了战乱时期对亲人的担忧与思念:“戍鼓断人行,边秋一雁声。露从今夜白,月是故乡明。有弟皆分散,无家问死生。寄书长不达,况乃未休兵。”战鼓声响起,行人断绝,秋天的边塞传来孤雁的哀鸣,诗人对亲人的思念之情溢于言表。

孟浩然的《秋宵月下有怀》则以简洁的笔触描绘了秋夜的月色:“秋空明月悬,光彩露沾湿。惊鹊栖未定,飞萤卷帘入。”月光悬挂在秋空之上,露水沾湿了地面,惊起的鹊鸟尚未安定,萤火虫飞入帘内,营造出一幅宁静而祥和的画面。

中秋节古诗大全:经典名篇赏析,领略古人佳节情怀

白居易的《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》则借月抒怀,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:“昔年八月十五夜,曲江池畔杏园边。今年八月十五夜,湓浦沙头水馆前。西北望乡何处是,东南见月几回圆。”昔年与今年的对比,凸显出诗人内心的无奈与思乡之情。

王建的《十五夜望月》则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中秋之夜的景色与情感:“中庭地白树栖鸦,冷露无声湿桂花。今夜月明人尽望,不知秋思落谁家?”庭院中地面洁白,乌鸦栖息在树上,冷露无声地打湿了桂花,人们在望着明月,不知那秋思会落在谁家。

晏殊的《中秋月》则以月亮为媒介,表达了对羁旅之人的同情与感慨:“十轮霜影转庭梧,此夕羁人独向隅。未必素娥无怅恨,玉蟾清冷桂花孤。”月光洒在庭院中,羁旅之人独自向隅而泣,或许嫦娥也有她的怅恨吧,那清冷的玉蟾与孤独的桂花,都是她内心的写照。

苏轼的《中秋见月和子由》与《水调歌头》则分别展现了诗人与友人共赏明月时的感慨与对宇宙人生的思考。《中秋见月和子由》中,“明月易低人易散,归来呼酒更重看。”诗人与友人共赏明月,感叹人生易散,归来后呼酒重看,更显珍惜之情。《水调歌头》中,“明月几时有?把酒问青天。不知天上宫阙、今夕是何年?”诗人以酒问月,表达了对宇宙与人生的无尽思考。

辛弃疾的《满江红·中秋寄远》则以豪放奔放的笔触表达了对中秋之夜的赞美与思念之情:“快上西楼,怕天放、浮云遮月。但唤取、玉纤横笛,一声吹裂。”诗人急切地登上西楼,生怕浮云遮住了明月,于是唤来佳人吹笛,一声吹裂长空,展现出诗人的豪迈与激情。

文天祥的《回董提举中秋请宴启》则以文雅的笔触回应了友人的邀请:“待月举杯,呼芳樽于绿净。拜华星之坠几,约明月之浮槎。”诗人期待着与友人共赏明月,举杯畅饮,展现了一种高雅的情趣。

徐渭的《十五夜抵建宁》则写出了行船途中偶遇圆月的惊喜之情:“城西日暮泊行船,起向长桥见月圆。渐上远烟浮草际,忽依高阁堕檐前。”诗人在日暮时分泊船于建宁,起身向长桥望去,只见一轮

免责声明:本站所有作品图文均由用户自行上传分享,仅供网友学习交流。若您的权利被侵害,请联系我们

站长推荐

栏目推荐